| 封面
2020,40(12):0. [Abstract (50)] [PDF (2895k)] |
| 目录
2020,40(12):0. [Abstract (36)] [PDF (331k)] |
| 活性复合罩聚能装药侵彻增强行为 郭焕果,卢冠成,何锁,王海福,肖艳文,郑元枫 为解决传统高聚物基活性罩聚能装药侵彻深度严重不足这一瓶颈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活性-铜复合罩聚能装药结构,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活性-铜罩射流成形及侵彻钢靶增强行为.仿真表明,内层铜罩主要形成高速前驱射流首先侵彻钢靶,活性材料外罩大部分形成杵体且可以随进侵孔内部.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活性射流相比,活性-铜射流对钢靶造成的侵深更大,且侵彻性能与进入侵孔内的活性材料质量显著受炸高影响.实验与仿真对比表明,活性材料的爆燃反应会导致侵彻过程提前终止,可能的机理是其化学反应在侵孔内会形成超压,造成铜射流严重失稳,致使剩余射流无法再继续侵彻. 2020,40(12):1259. [Abstract (77)] [PDF (3703k)] |
| 上下交叉隧道爆破振动特性研究 刘殿柱,高全臣,王鑫尧 上下交叉隧道爆破开挖过程中,确保已开挖隧道在爆破载荷作用下的安全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八达岭长城站隧道工程为背景,对进站层主通道爆破开挖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得到了开挖断面在接近和远离监测点的过程中,各监测点的振速分布规律;对实测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了不同频率范围的能量分布及不同时刻的瞬时能量.运用LS-DYNA程序建立上下交叉隧道有限元模型,提取了各监测单元的速度时程曲线及等效应力时程曲线.结果表明:各单元振速分布规律与实测振速分布规律相吻合;各单元的等效应力值小于岩体的拉伸屈服强度,未对隧道岩体造成破坏.结合数值计算结果,依据等效应力判据确定了保证已开挖隧道安全的质点临界振动速度,为上部隧道开挖对下部隧道的爆破扰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0,40(12):1267. [Abstract (50)] [PDF (1969k)] |
| 螺栓联接的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贺李平,任雪梅 对螺栓联接的有限元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和评估.以螺栓-法兰联接为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3种螺栓联接的有限元模型,即实体螺栓联接模型、梁单元联接模型和刚性单元联接模型.模态试验和应力分析表明,实体螺栓联接模型和梁单元联接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准确分析螺栓联接结构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相比实体螺栓联接模型,梁单元联接模型在保留了关键细节的同时提高了建模和计算效率.刚性单元联接模型不能模拟螺栓预紧和接触,只适用于模态分析.试验和仿真均表明,螺栓预紧力的大小对结构模态影响很小.仿真表明,螺栓联接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如应力的非线性变化、法兰之间接触状态的变化、螺栓总拉力的非线性变化等. 2020,40(12):1275. [Abstract (45)] [PDF (4361k)] |
| 基于声学参量阵理论的超声波防录音屏蔽研究与实现 宋宇波,马小松,陶祎航,高圣沂,撒鹏程,李珮玄 随着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利用一些录音设备诸如智能手机、录音笔等窃取信息的手段显得更为方便和隐蔽,这对于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存在着不小的隐患.传统的对抗方式有背景噪声屏蔽和电磁波屏蔽,但都有其局限性.前者通过播放大音量噪声覆盖对话声音,但这会影响对话的正常进行;后者发射大功率电磁波屏蔽录音设备,但其屏蔽距离与效果都十分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声学参量阵理论的超声波防录音屏的方案,可以对录音窃听进行有效屏蔽,同时不妨碍正常对话.根据声学参量阵理论,多个高频的超声波经过非线性系统,会因为非线性作用产生低频声音信号.根据这一原理,首先生成低频宽带噪声信号,然后进行BASK调制将其调制到高频载波上,进行功率放大后由换能器发射向目标录音设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iPhone6S、华为P10、P20、荣耀9等智能手机的录音功能都可以实现有效屏蔽,最大屏蔽距离1~3 m不等.由于屏蔽原理的普适性,本文的方案可以屏蔽目前大多数型号的智能手机、录音笔等带录音功能的终端. 2020,40(12):1282. [Abstract (35)] [PDF (1048k)] |
| 基于LSTM的钓鱼邮件检测系统 张鹏,孙博文,李唯实,徐君锋,孙岩炜 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的钓鱼邮件检测方式.该方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数据扩充部分及模型训练部分.数据扩展部分中,通过KNN与K-means算法扩大训练数据集,保证数据的数量能够满足深度学习算法的需要.在模型训练部分中,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其转化为词向量矩阵,最后将转化完词向量通过训练得到LSTM神经网络模型.最终,可以根据训练好的LSTM模型将邮件分为正常邮件以及钓鱼邮件.通过实验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准确率可以达到95%. 2020,40(12):1289. [Abstract (41)] [PDF (1286k)] |
| 基于机器学习的内核恶意程序检测研究与实现 田东海,魏行,张博,郁裕磊,李家硕,马锐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世界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强,计算机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恶意代码是计算机安全面临的最大敌人.针对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和分析技术在现在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提出使用机器学习并应用新的分类特征来识别恶意程序,并且对他们进行初级的家族分类,指出以往机器学习在恶意代码检测和分类上的不足,筛选出更好的区分特征.首先使用了n-gram算法来优化恶意代码反汇编代码中的操作码特征,然后使用词袋模型和TF-IDF算法优化API调用特征,最后编程实现模型并使用数据集进行了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实验中使用决策树算法的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上达到了87.41%,使用随机森林算法的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上达到了90.06%,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特征相比以往在恶意代码检测分类上应用的特征有着更好的效果. 2020,40(12):1295. [Abstract (45)] [PDF (784k)] |
| 一种新型的基于图像哈希的无载体隐写方案 黄承,钱振兴,张新鹏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载体选择的无载体隐写方案.发送端以迭代量化哈希为基础建立秘密信息与载体图像的联系,并根据此联系从图像库中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秘密信息传输,接收端根据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使用图像哈希技术从图像中提取出秘密信息.实验证明此方案在安全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基于信息嵌入的隐写方案,且在鲁棒性与隐写容量方面略优于其他的无载体隐写方案. 2020,40(12):1302. [Abstract (35)] [PDF (664k)] |
| 基于汤普森采样的模糊测试用例变异方法 马锐,贺金媛,王雪霏,王夏菁,李斌斌,胡昌振 模糊测试是漏洞分析技术中的一项代表性技术,其通过生成一组测试用例来测试程序,并在执行过程中观测异常,从而查找错误或识别安全漏洞.AFL是当前一款主流的开源模糊器,本文在分析AFL的基础上,针对测试用例变异环节的变异操作选择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汤普森采样的模糊测试用例自动化变异方法,并实现了工具TPSFuzzer,支持对二进制程序进行模糊测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将模糊测试中变异操作选择问题转化为多臂赌博机问题,结合汤普森采样优化算法,在特定程序上自适应地学习变异操作的概率分布;同时将硬件程序追踪机制与AFL相结合,以辅助进行路径信息获取和变异操作选择,从而提高AFL的测试效率和路径覆盖率.本文选取LAVA数据集和两个真实二进制程序作为测试集,通过与PTFuzzer的对比实验分析得出,TPSFuzzer可以产生更高的代码覆盖率和更好的测试效率. 2020,40(12):1307. [Abstract (30)] [PDF (877k)] |
| 滑翔式飞行器高空自适应跟踪制导控制方法 张义捷,姜云涛,刘永,王亮 针对具有较大机动能力的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复杂高空环境再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QR (线性二次调节器)的多状态自适应跟踪制导方法.该方法基于飞行器量纲一化的再入运动模型,考虑滑翔式飞行器各特征参数和飞行约束设计出基本安全飞行走廊,用拟合法将标准弹道综合成航程-高度-速度-航迹角函数.然后设计了基于LQR的多状态跟踪制导律,并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实现全弹道制导律的增益调度函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滑翔式飞行器再入过程基于标准轨道的多状态LQR制导方案设计.并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制导方法,表明该方法是有效、高精度的飞行器高空自适应跟踪制导方法. 2020,40(12):1314. [Abstract (36)] [PDF (858k)] |
| 中末制导交班空间边界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希彤,罗兴柏,高敏,吕静,陈浩 激光末制导迫弹中末制导交接段可靠交班是成功捕获目标的前提,针对交班空间的不确定性,研究该交班空间范围及相关影响因素对交班空间的影响特性.在构建6自由度弹道模型和干扰模型基础之上,分别从弹道约束、导引头作用距离、导引头视场角范围、修正能力等角度给出了交班空间需满足的约束条件.利用蒙特卡洛打靶仿真和线性插值拟合的方法,统计建立得出无控全干扰条件下交班空间边界作为基准交班空间,给出了时间、俯仰角、偏航角、射程、弹道高、侧向距离的界限范围.选取风、初速偏差、射角偏差为交班空间边界影响因素,仿真建立了无控且分别消除风、初速偏差、射角偏差状态下交班空间边界.结果表明,在主要影响因素中,风是影响交班空间边界的各因素中影响较大的因素.初速偏差主要对迫弹的交班时间、射程及弹道高影响较大.射角偏差增大了交班时间、射程的范围.从研究结果可知,激光末制导迫弹靶场射击时应尽量减小初速偏差、射角偏差,特别是选风速小的情况下射击.交班空间的建立也为制导迫弹开始激光末制导的时机提供判断准则,在弹体参数都满足交班空间条件下进行激光末制导才能保证弹丸准确命中目标. 2020,40(12):1321. [Abstract (45)] [PDF (3480k)] |
| 基于随机通信时滞补偿的混合动力汽车协调控制研究 汪佳佳,蔡英凤,陈龙,汪少华,施德华,朱镇 为了改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品质,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通信时滞补偿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在一般的电机转矩补偿控制策略的基础上,为提高车辆协调控制系统的精度,揭示了不同通信网络时滞对于电机补偿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增设BP-Smith自适应补偿模块和电机转矩变化率限制模块构成的复合协调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受到随机网络延时的干扰下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及模式切换的平顺性. 2020,40(12):1332. [Abstract (33)] [PDF (1055k)] |
| 基于样本扩充和改进Lasso回归的视线估计 王洪枫,王建中,白柯萌,张晟 为了利用眼部特征进行准确的视线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扩充和改进Lasso回归的方法,建立眼部特征与视线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对小样本评分得到优质样本,进而完成样本扩充,利用改进的Lasso回归得到准确的视线估计模型.该方法对标定过程中的眨眼等干扰具有鲁棒性,受干扰后仍可保持相对较高的视线估计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标定过程无干扰,该方法视线估计准确度比传统方法提高11.25%;标定数据加入6.67%异常数据,该方法视线估计准确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2.62%. 2020,40(12):1340. [Abstract (31)] [PDF (1191k)] |
| 基于压电的传感器自供电系统设计方法 吴志东,房俊龙,孙培栋,冯宇琛,汪光亚,潘迪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通风状态监测的需求,设计风致振动压电俘能系统解决监测传感器自供电问题.自供电系统由压电俘能结构和能量管理电路组成,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压电式俘能结构可输出电压10.88 V,功率6.975 mW;LTspice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能量管理电路可实现电压转换,并稳定输出电压3.3 V.根据机械系统与电路系统的相似关系,对自供电系统整体建模,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结果显示:压电俘能结构输出电压10.87 V、功率6.989 mW,自供电系统终端可输出3.3 V电压,结果与俘能结构和能量管理电路仿真、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系统整体建模正确,方案合理.通过现场测试,通风口处风速为2.6 m/s时,自供电系统能够输出电压3.3 V,为监测传感器稳定供电,该研究可在通风监测传感器自供电系统中广泛应用. 2020,40(12):1347. [Abstract (44)] [PDF (4284k)] |
| 基于空时两维变换的距离非平稳杂波环境STAP方法 张炜,郑坤 针对机载非正侧视阵雷达的杂波距离依赖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时两维变换的机载非正侧视阵雷达近程杂波补偿方法.利用杂波导向矢量在空时两维的特殊结构,在补偿主瓣杂波距离依赖性的同时,也能够对旁瓣杂波距离依赖性进行补偿.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对杂波距离非平稳性进行补偿,提高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的杂波抑制性能. 2020,40(12):1356. [Abstract (27)] [PDF (1515k)] |
| 大电流注入探头对电磁辐射敏感性研究的影响 孙永卫,杨茂松,潘晓东,卢新福 随着战场电磁环境日趋恶劣,考核武器装备在强电磁场环境条件下适应性的技术需求变得越来越高.采用大电流注入等效替代连续波强场电磁辐射研究中,电流注入探头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对非线性互联系统实现注入等效替代辐射实验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关键器件大电流注入探头以及其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辐射实验时不放置大电流注入探头对等效产生的误差不可忽略,需保证辐射和注入两种条件下等效电路相同.进一步对所用探头性能进行了测试,在150 MHz频点时,随着注入功率增大至60 W时,探头注入与输出线性误差高于12%,因此在高功率注入等效替代强场电磁辐射实验时,注入探头自身性能会对等效产生影响. 2020,40(12):1362. [Abstract (36)] [PDF (2537k)] |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次(第40卷)
2020,40(12):1369. [Abstract (49)] [PDF (38406k)] |